close
從生存到發展新疆林業經濟的復興之路
9月5日,天高雲淡,在喀納斯景區,遠處雪山聳立,山腳下莽莽落葉松、層層白樺樹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斑斕光影,輕靈地晃動在每個遊客身上。周寶成扶瞭扶他的寬簷帽,“轉瞭不少地方,新疆真是美,多好的林子啊!”
然而這位廣東惠州的遊客並不瞭解,新疆林區壯麗美景的背後,有著無數人的心血與奉獻。
生態旅遊建設讓林區“活起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疆林業主要以采伐天然林生產木材為主,森林資源的不斷消耗使當地付出瞭生態代價。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資源分佈和水資源狀況,客觀上決定瞭新疆必須加強天然林保護,構築生態屏障。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制定、實施瞭木材生產由山區天然林向平原人工林轉移的戰略,開啟瞭新疆天然林保護發展之路;1998年,國傢天然林保護工程正式實施,在國傢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開始實行嚴格的天然林保護制度,主動調減商品材產量。
1998年至2004年,新疆天保工程區木材產量由每年28萬立方米快速調減到8萬立方米;從2005年起,新疆主動停止瞭每年8萬立方米天然林采伐計劃,在全國率先實施瞭全面禁伐。
數字的減少看似簡單,背後卻困難重重。
當失去瞭賴以生存的主導產品,林場和一些森工企業效益急劇下滑;再加上創收來源有限,積債纏身,森工企業一度面臨巨大的行業虧損。
“很多特困企業職工收入非常低,不少人面臨下崗分流,不斷有人上訪……”自治區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產業發展辦公室書記林春亮對此深有感觸。
本著“花錢保生態”的原則,在依靠國傢天保工程資金維持林場運轉、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尋找林業後續產業成為林場的重要出路。
以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為例,在東西長150公裡的轄區內,一開始連一條柏油路都沒有,到處是戈壁灘的石頭路;管護站幾十公裡才有一條路,獨門獨院、無水無電。
為瞭改變困境,林場充分利用天然林資源優勢,在森林旅遊上做文章,開始建設烏蘇佛山國傢森林公園。
修路、景觀改造、提升服務……幾年來,烏蘇佛山國傢森林公園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到2016年底,通過旅遊和日漸深化的康養產業,職工人均收入達5.68萬元。
烏蘇分局的做法是新疆實施天保工程後立足優勢、挖掘自身潛力的一個縮影。目前,新疆以森林公園和森林旅遊為重點,已批復建成瞭65個森林公園,森林旅遊已成為新興產業。僅喀納斯景區,2016年接待遊客141.3萬人,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6億元,旅遊綜合收入22.4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38元。
林區職工的就業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林場職能轉變的不斷深化,林區職工的角色正在從培育、采伐森林,向森林管護、資源培育、旅遊服務、種養加工等多個行業轉化。
數據顯示,2016年底,新疆天保工程區在冊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從2010年的3.2萬元上升至5.9萬元。
管護用房建設保障職工“留得住”
當國傢徹底叫停天然林采伐後,伐木工完全變成瞭護林人,保護的責任越來越大。
在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大薩孜森林管護所,護林員網線密度及站點覆蓋率均達到70%以上。阿德列提騎著摩托在土路上行駛瞭不久,就徒步進瞭山谷。地面上小碎石、沙土和雜草交織,常常還有樹根、灌木枝杈裸露出來。阿德列提健步如飛,不時拿出望遠鏡眺望,仔細觀察樹木的枝葉是否患有蟲害。
這時,依稀看到在隔著幾座山的另一座山谷裡有一股白煙騰起。阿德列提立即返回到摩托車停放的地方,土路延伸看不到頭,摩托車一會兒就消失在視線中。一個多小時後,阿德列提回來瞭,“不是著火,是牧民在做飯。”
在新疆,或步行、騎馬、騎摩托車的護林員們每天都要在林間穿梭,少則十多公裡,多的幾十公裡,通常一走就是幾小時。然而曾幾何時,工作強度如此之大的一線護林員們,生活條件卻極為艱苦。
天保工程實施前,林區的所站以逢路設卡、保護木材為主,存在一人一站、房屋失修、設施老化、生活不便等諸多問題。可如今,在占地500平方米的大薩孜管護所,漂亮的小院裡兩層小樓佇立,裡面不僅有食堂、澡堂、會議室,管護人員的房間也是兩人標準間。小院外面還修建瞭木質圍欄,栽植草坪進行瞭綠化;一座2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用於蔬菜種植,裡面生機勃勃。
自治區林業廳副巡視員李秀明告訴記者,天保工程實施後,新疆把管護用房作為體系建設重點,為職工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條件,將其作為林區保護資源的哨所和堡壘。
“我們的管護所已經實現瞭‘10有’。”大薩孜管護所所長郭萬軍解釋,“就是有桿旗、有塊牌、有幢房、有菜地、有畜禽、有水電、有通訊、有熱水、有爐灶、有獎杯。”
在自治區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產業發展辦公室高級工程師肖中琪看來,管護所站的改變不僅讓職工留得住,更成為新疆天保工程區的形象和標志,增強瞭職工的自信心,也成為宣傳林業的窗口。
“軍警民共建”助推巡邊管護
“與別處不同,新疆地區的天然林保護有自己的特點。”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李東升說:“新疆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容易受到過境火災威脅;另一方面,新疆的很多林業管護人員承擔著巡邊與管護的雙重任務,‘軍警民共建’是新疆林業最特殊的地方。”
哈巴河林區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邊境接壤,有180公裡長的邊境線。由於生長著“冬蟲夏草”這類中草藥,還有鹿角、麝香等,每年都有人進入林區進行非法采挖盜獵“冬蟲夏草”及鹿角、麝香等,給當地森林資源、草原造成破壞,也增加瞭森林火災和邊境安全隱患。
利用木材檢查站和管護所站地理位置優勢,林業管護人員與邊防軍隊同時駐紮在管護所中,並在進入林區的路口設立瞭4個聯合檢查站。
在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貿依特木材檢查站,記者看到,作為進入林區主要道路的卡口之一,檢查站工作人員和鐵列克鄉邊防派出所武警官兵對往來林區的車輛、人員進行嚴格的登記和檢查,沒有邊境通行證的一律不準放行,並仔細對下山的所有車輛看其是否攜帶野生動植物。
“以前林業單位一旦碰到違法行為,由於沒有執法權,護林員被毆打的現象很多;現在把執法力量也放在一起,起到瞭很好的管護作用。”檢查站站長常海峰說。
同時,護林員也承擔起護邊員的職責。在巡山過程中,護林員按照“巡線、管片、看點”的要求,不僅負責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還充分利用智能巡護系統輔助邊境監控。
“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與當地政府、邊防部隊、邊防武警合作,建立瞭邊防信息網絡,定期召開邊情分析會,綜合研判邊境管理情況。目前新疆邊境林區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傳遞機制,形成瞭一道森林和邊境保護的重要屏障。”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總工程師盧琪說。
數據顯示,天保工程實施後,新疆天然林保護取得瞭顯著成績。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資源數量恢復性增長。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由209.47萬公頃增加到228.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5.66%提高到28.94%,活立木蓄積凈增長2248萬立方米,實現瞭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記者/劉東萊 通訊員/王碩)
9月5日,天高雲淡,在喀納斯景區,遠處雪山聳立,山腳下莽莽落葉松、層層白樺樹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斑斕光影,輕靈地晃動在每個遊客身上。周寶成扶瞭扶他的寬簷帽,“轉瞭不少地方,新疆真是美,多好的林子啊!”
然而這位廣東惠州的遊客並不瞭解,新疆林區壯麗美景的背後,有著無數人的心血與奉獻。
生態旅遊建設讓林區“活起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疆林業主要以采伐天然林生產木材為主,森林資源的不斷消耗使當地付出瞭生態代價。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資源分佈和水資源狀況,客觀上決定瞭新疆必須加強天然林保護,構築生態屏障。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制定、實施瞭木材生產由山區天然林向平原人工林轉移的戰略,開啟瞭新疆天然林保護發展之路;1998年,國傢天然林保護工程正式實施,在國傢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開始實行嚴格的天然林保護制度,主動調減商品材產量。
1998年至2004年,新疆天保工程區木材產量由每年28萬立方米快速調減到8萬立方米;從2005年起,新疆主動停止瞭每年8萬立方米天然林采伐計劃,在全國率先實施瞭全面禁伐。
數字的減少看似簡單,背後卻困難重重。
當失去瞭賴以生存的主導產品,林場和一些森工企業效益急劇下滑;再加上創收來源有限,積債纏身,森工企業一度面臨巨大的行業虧損。
“很多特困企業職工收入非常低,不少人面臨下崗分流,不斷有人上訪……”自治區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產業發展辦公室書記林春亮對此深有感觸。
本著“花錢保生態”的原則,在依靠國傢天保工程資金維持林場運轉、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尋找林業後續產業成為林場的重要出路。
以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為例,在東西長150公裡的轄區內,一開始連一條柏油路都沒有,到處是戈壁灘的石頭路;管護站幾十公裡才有一條路,獨門獨院、無水無電。
為瞭改變困境,林場充分利用天然林資源優勢,在森林旅遊上做文章,開始建設烏蘇佛山國傢森林公園。
修路、景觀改造、提升服務……幾年來,烏蘇佛山國傢森林公園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到2016年底,通過旅遊和日漸深化的康養產業,職工人均收入達5.68萬元。
烏蘇分局的做法是新疆實施天保工程後立足優勢、挖掘自身潛力的一個縮影。目前,新疆以森林公園和森林旅遊為重點,已批復建成瞭65個森林公園,森林旅遊已成為新興產業。僅喀納斯景區,2016年接待遊客141.3萬人,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6億元,旅遊綜合收入22.4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38元。
林區職工的就業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林場職能轉變的不斷深化,林區職工的角色正在從培育、采伐森林,向森林管護、資源培育、旅遊服務、種養加工等多個行業轉化。
數據顯示,2016年底,新疆天保工程區在冊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從2010年的3.2萬元上升至5.9萬元。
管護用房建設保障職工“留得住”
當國傢徹底叫停天然林采伐後,伐木工完全變成瞭護林人,保護的責任越來越大。
在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大薩孜森林管護所,護林員網線密度及站點覆蓋率均達到70%以上。阿德列提騎著摩托在土路上行駛瞭不久,就徒步進瞭山谷。地面上小碎石、沙土和雜草交織,常常還有樹根、灌木枝杈裸露出來。阿德列提健步如飛,不時拿出望遠鏡眺望,仔細觀察樹木的枝葉是否患有蟲害。
這時,依稀看到在隔著幾座山的另一座山谷裡有一股白煙騰起。阿德列提立即返回到摩托車停放的地方,土路延伸看不到頭,摩托車一會兒就消失在視線中。一個多小時後,阿德列提回來瞭,“不是著火,是牧民在做飯。”
在新疆,或步行、騎馬、騎摩托車的護林員們每天都要在林間穿梭,少則十多公裡,多的幾十公裡,通常一走就是幾小時。然而曾幾何時,工作強度如此之大的一線護林員們,生活條件卻極為艱苦。
天保工程實施前,林區的所站以逢路設卡、保護木材為主,存在一人一站、房屋失修、設施老化、生活不便等諸多問題。可如今,在占地500平方米的大薩孜管護所,漂亮的小院裡兩層小樓佇立,裡面不僅有食堂、澡堂、會議室,管護人員的房間也是兩人標準間。小院外面還修建瞭木質圍欄,栽植草坪進行瞭綠化;一座2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用於蔬菜種植,裡面生機勃勃。
自治區林業廳副巡視員李秀明告訴記者,天保工程實施後,新疆把管護用房作為體系建設重點,為職工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條件,將其作為林區保護資源的哨所和堡壘。
“我們的管護所已經實現瞭‘10有’。”大薩孜管護所所長郭萬軍解釋,“就是有桿旗、有塊牌、有幢房、有菜地、有畜禽、有水電、有通訊、有熱水、有爐灶、有獎杯。”
在自治區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產業發展辦公室高級工程師肖中琪看來,管護所站的改變不僅讓職工留得住,更成為新疆天保工程區的形象和標志,增強瞭職工的自信心,也成為宣傳林業的窗口。
“軍警民共建”助推巡邊管護
“與別處不同,新疆地區的天然林保護有自己的特點。”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李東升說:“新疆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容易受到過境火災威脅;另一方面,新疆的很多林業管護人員承擔著巡邊與管護的雙重任務,‘軍警民共建’是新疆林業最特殊的地方。”
哈巴河林區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邊境接壤,有180公裡長的邊境線。由於生長著“冬蟲夏草”這類中草藥,還有鹿角、麝香等,每年都有人進入林區進行非法采挖盜獵“冬蟲夏草”及鹿角、麝香等,給當地森林資源、草原造成破壞,也增加瞭森林火災和邊境安全隱患。
利用木材檢查站和管護所站地理位置優勢,林業管護人員與邊防軍隊同時駐紮在管護所中,並在進入林區的路口設立瞭4個聯合檢查站。
在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貿依特木材檢查站,記者看到,作為進入林區主要道路的卡口之一,檢查站工作人員和鐵列克鄉邊防派出所武警官兵對往來林區的車輛、人員進行嚴格的登記和檢查,沒有邊境通行證的一律不準放行,並仔細對下山的所有車輛看其是否攜帶野生動植物。
“以前林業單位一旦碰到違法行為,由於沒有執法權,護林員被毆打的現象很多;現在把執法力量也放在一起,起到瞭很好的管護作用。”檢查站站長常海峰說。
同時,護林員也承擔起護邊員的職責。在巡山過程中,護林員按照“巡線、管片、看點”的要求,不僅負責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還充分利用智能巡護系統輔助邊境監控。
“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與當地政府、邊防部隊、邊防武警合作,建立瞭邊防信息網絡,定期召開邊情分析會,綜合研判邊境管理情況。目前新疆邊境林區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傳遞機制,形成瞭一道森林和邊境保護的重要屏障。”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總工程師盧琪說。
數據顯示,天保工程實施後,新疆天然林保護取得瞭顯著成績。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資源數量恢復性增長。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由209.47萬公頃增加到228.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5.66%提高到28.94%,活立木蓄積凈增長2248萬立方米,實現瞭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記者/劉東萊 通訊員/王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